匪躬之節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躬:自身;匪躬:指為君主盡忠而不顧自身;節:節操。指不顧自家性命而盡忠王室的節操。
出處《晉書·李胤傳》:“詔以胤忠允高亮,有匪躬之節,使領司隸校尉。”
例子唐·韓愈《爭臣論》:“居無用之地,而致匪躬之節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fěi gōng zhī jié
注音ㄈㄟˇ ㄍㄨㄥ ㄓ ㄐ一ㄝˊ
繁體匪躳之節
感情匪躬之節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賓語;用于人的節操。
近義詞匪躬之操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怪誕不經(意思解釋)
- 迷而不反(意思解釋)
- 坐薪懸膽(意思解釋)
- 鷹擊長空(意思解釋)
- 假公濟私(意思解釋)
- 窮家富路(意思解釋)
- 用心良苦(意思解釋)
- 人心歸向(意思解釋)
- 慌里慌張(意思解釋)
- 生死有命(意思解釋)
- 進讒害賢(意思解釋)
- 風聲鶴唳(意思解釋)
- 羊質虎皮(意思解釋)
- 一竅不通(意思解釋)
- 有求必應(意思解釋)
- 受益匪淺(意思解釋)
- 穩如泰山(意思解釋)
- 狼吞虎咽(意思解釋)
- 凌云之志(意思解釋)
- 風風雨雨(意思解釋)
- 霜露之悲(意思解釋)
- 陰陽怪氣(意思解釋)
- 哀兵必勝(意思解釋)
- 餓殍滿道(意思解釋)
- 連車平斗(意思解釋)
- 亂作一團(意思解釋)
-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(意思解釋)
- 梟首示眾(意思解釋)
※ 匪躬之節的意思解釋、匪躬之節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二話沒說 | 指很干脆地采取行動。 |
天旋地轉 | 指天地轉動。比喻時事變遷。也形容人頭暈眼花的感覺。 |
勢力之交 | 勢:權勢;交:交往。為權勢利益進行的交往。指趨炎附勢的朋友。 |
兵無常勢 | 兵:戰爭;常:常規、不變;勢:形勢。指用兵作戰沒有一成不變的方式。指根據敵情采取靈活對策。 |
極重不反 | 同“極重難返”。 |
半吊子 | 膚淺的人。形容不通情理,說話隨便,舉止不沉穩的人。 |
學而不厭 | 學習總感到不滿足。形容好學。厭:滿足。 |
到此為止 | 以這里為界限。 |
大失所望 | 原來的希望完全落空。形容非常失望。 |
困而不學 | 困:困惑,不明白。困惑不明白卻不肯學習。 |
青云直上 | 青云:指青天。直線上升;向高空飛騰直上。比喻人的地位直線上升。 |
春冰虎尾 | 踩著老虎尾巴,走在春天將解凍的冰上。比喻處境非常危險。 |
有目共睹 | 睹:看見。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見。形容極其明顯。 |
道山學海 | 道、學:學問。學識比天高比海深。形容學識淵博。 |
令人作嘔 | 嘔:想吐;惡心。形容使人厭惡。 |
歌舞升平 | 邊歌邊舞;慶祝太平;有粉飾太平的意思。含貶義。升平:太平。 |
聰明才智 | 聰明:耳聰目明。泛指人有高超的智慧和才能。 |
凡夫俗子 | 泛指平庸的人。 |
清風勁節 | 喻人品純潔,節操堅貞。 |
不在話下 | 原多用于舊小說中;表示故事暫告一段落;轉入別的情節。現多指事物輕微;不值得說或事情當然是這樣;用不著說。 |
坐懷不亂 | 春秋時魯國的柳下惠將受凍的女子裹于懷中,沒有發生非禮行為。形容男子在兩性關系方面作風正派。 |
當頭棒喝 | 當頭:迎頭;喝:大聲喊叫。原是佛教用語。禪宗和尚接待初學的人用棒迎頭一擊;或大喝一聲;以考驗對方的領悟程度。現在泛指使人震動和醒悟的猛烈手段。 |
天相吉人 | 相:保佑,幫助;吉人:善人。好人會得到天的幫助。 |
慢條斯理 | 形容說話做事動作緩慢;不慌不忙。 |
振聾發聵 | 使聾子都受到振動和醒悟(發:開啟;聵:耳聾)。比喻喚醒糊涂、麻木的人。 |
掛冠歸去 | 冠:帽子,這里指官帽。把官帽取下掛起來。比喻辭官回家。 |
阿嬌金屋 | 阿嬌:指漢武帝劉徹的姑母(館陶公主又稱“長公主”劉嫖)的女兒。原指漢武帝劉徹要用金屋接納阿嬌為婦。這里泛指美麗高貴的女子。 |
池魚之殃 | 比喻因牽連而無端遭到的禍害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