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諛順旨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阿諛:曲意逢迎;順旨:順從君主意圖。曲意逢迎,順從君主的意圖。
出處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嚴光傳》:“懷仁輔義天下悅,阿諛順旨要領艷。”
例子《隋書 郭衍傳》:“衍能揣上意,阿諛順旨,帝每謂人曰:‘唯有郭衍心與朕同。’”
基礎信息
拼音ē yú shùn zhì
注音ㄜ ㄩˊ ㄕㄨㄣˋ ㄓˋ
繁體阿諛順旨
感情阿諛順旨是貶義詞。
用法作謂語、定語、狀語;用于處世。
近義詞阿旨順情、阿諛順旨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在此一舉(意思解釋)
- 素昧平生(意思解釋)
- 星霜屢移(意思解釋)
- 人才濟濟(意思解釋)
- 莫衷一是(意思解釋)
- 失魂喪膽(意思解釋)
- 風馳電掣(意思解釋)
- 見多識廣(意思解釋)
- 八斗之才(意思解釋)
- 當機立斷(意思解釋)
- 口快心直(意思解釋)
- 仇人相見,分外眼紅(意思解釋)
- 止沸益薪(意思解釋)
- 拋磚引玉(意思解釋)
- 三長兩短(意思解釋)
- 空口無憑(意思解釋)
- 敲詐勒索(意思解釋)
- 風俗人情(意思解釋)
- 青云直上(意思解釋)
- 大張旗鼓(意思解釋)
- 纏綿悱惻(意思解釋)
- 戶告人曉(意思解釋)
- 只要功夫深,鐵杵磨成針(意思解釋)
- 愛則加諸膝,惡則墜諸淵(意思解釋)
- 叫苦連天(意思解釋)
- 天下第一(意思解釋)
- 鮮血淋漓(意思解釋)
- 盡誠竭節(意思解釋)
※ 阿諛順旨的意思解釋、阿諛順旨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金戈鐵馬 | 金戈:金屬制的戈;鐵馬:披有鐵甲的馬。揮動金戈;騎著鐵馬。比喻戰爭及戎馬生涯。也形容軍隊或將士的威武雄姿。 |
炒魷魚 | 因魷魚一炒就卷起來,比喻卷鋪蓋。指解雇。 |
嚴陣以待 | 嚴:嚴肅整齊;嚴陣:整齊嚴正的陣勢。擺好陣勢等待著。指做好充分戰斗準備;等著敵人。 |
浪費筆墨 | 指人作品不好或文章過于繁瑣。 |
仇人相見,分外眼紅 | 眼紅:激怒的樣子。仇敵碰在一起,彼此更加激怒。 |
作亂犯上 | 犯:冒犯。違抗尊長或朝廷,為悖逆或叛亂的行為。 |
魚死網破 | 不是魚死;就是網破。指拼個你死我活。 |
異途同歸 | 途:道路;歸:歸宿;目的。不同的道路;走向共同的歸宿。比喻采用不同的方法、途徑;得到相同的效果;達到相同的目的。 |
三三兩兩 | 三個兩個地在一起。形容人數不多。 |
不置可否 | 置:擱;放;可:行;否:不行。不說對;也不說不對。指不明確表態。也作“不加可否。” |
一條龍 | 比喻事物首尾相連,排成一條連續不斷的線。也比喻生產程序或工作環節上的相關聯的連續。 |
美人遲暮 | 原意是有作為的人也將逐漸衰老。比喻因日趨衰落而感到悲傷怨恨。 |
各行其是 | 行:做;是:對的;其是:他自己認為是對的。各人按照自己認為對的去做。形容思想、行動不一致。 |
信口開河 | 隨口亂說一氣。指說話沒有根據;不可靠。信口:隨口;開河:指說話時嘴唇張合。 |
臭名昭著 | 名:名聲;昭著:顯著;明顯。壞名聲誰都知道。 |
踵武前賢 | 踵:腳跟。武:足跡。跟隨著前人的腳步走。比喻效法前人。 |
引領翹首 | 引領:伸長脖子;翹首:抬頭。伸長脖子,抬著頭。非常盼望的樣子。 |
歐風美雨 | 比喻來自歐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襲。 |
過甚其詞 | 話說得太過分;與實際不相符。 |
不問青紅皂白 | 比喻不分是非,不問情由。 |
茍合取容 | 茍合:茍且附合;取容:取悅,討好。茍且迎合,取悅于人。 |
亡魂失魄 | 魂、魄:舊指人身中離開形體能存在的精神為魂,依附形體而顯現的精神為魄。形容驚慌憂慮、心神不定、行動失常的樣子。 |
首尾兩端 | 兩端:拿不定主意。在兩者之間猶豫不決動搖不定。 |
隨俗雅化 | 隨著時俗風尚恰到好處地改變裝飾。 |
來因去果 | 指事情的來龍去脈。 |
置之度外 | 放在考慮之外(置:放;度:打算;計較)。形容不放在心上。 |
云游天下 | 像行云一樣在天下漂游,指漫游天下。 |
鑿壁偷光 | 在墻上鑿開一個小孔;偷借鄰家的燈光讀書。形容在艱苦的條件下仍堅持刻苦學習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