頓足搓手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著急惋惜的樣子。
出處梁啟超《變法通義·論科舉》:“不懷顧犬補牢之義,徒效淵魚叢爵之愚,猶復頓足搓手。”
例子他在山上急得頓足搓手,還是無法下山。
基礎信息
拼音dùn zú cuō shǒu
注音ㄉㄨㄣˋ ㄗㄨˊ ㄘㄨㄛ ㄕㄡˇ
繁體頓足搓手
感情頓足搓手是貶義詞。
用法作謂語、狀語;指著急的樣子。
近義詞抓耳撓腮
反義詞鎮定自若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鳴鑼開道(意思解釋)
- 星霜屢移(意思解釋)
- 甕中之鱉(意思解釋)
- 落葉歸根(意思解釋)
- 太歲頭上動土(意思解釋)
- 望塵莫及(意思解釋)
- 藝高人膽大(意思解釋)
- 僧多粥少(意思解釋)
- 骨肉離散(意思解釋)
- 三長兩短(意思解釋)
- 不得而知(意思解釋)
- 語不驚人(意思解釋)
- 鴻儒碩學(意思解釋)
- 風急浪高(意思解釋)
- 穢德垢行(意思解釋)
- 共商國是(意思解釋)
- 歌舞升平(意思解釋)
- 胡子拉碴(意思解釋)
- 便還就孤(意思解釋)
- 讀書種子(意思解釋)
- 禮壞樂缺(意思解釋)
- 卑鄙齷齪(意思解釋)
- 飛蛾撲火(意思解釋)
- 北斗之尊(意思解釋)
- 扣人心弦(意思解釋)
- 欲速則不達(意思解釋)
- 拆東墻補西墻(意思解釋)
- 妨功害能(意思解釋)
※ 頓足搓手的意思解釋、頓足搓手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冠履倒置 | 比喻上下位置顛倒,尊卑不分。 |
心有余而力不足 | 心里非常想做;可是力量不夠。 |
前因后果 | 佛教講;先前種什么因;后來就結什么果;指事情發生的起因和它的結果。指事情的全部過程。 |
死要面子 | 指特別愛惜自己的顏面。 |
掉舌鼓唇 | 炫耀口才,夸夸其談。 |
羅掘一空 | 羅:用網捕鳥;掘:指挖掘老鼠洞找糧食。用盡一切辦法,搜括財物殫盡。 |
前瞻后顧 | 同“瞻前顧后”。看看前再看看后。有時形容顧慮過多,猶豫不決。 |
紫陌紅塵 | 紫陌:京城的道路;紅塵:塵埃。指京城道上非常熱鬧,塵土飛揚。形容京城繁華或比喻虛幻的榮華。 |
四書五經 | 四書:亦稱四子書,即《大學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;五經:《詩》、《書》、《禮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。指儒家經典。 |
烏合之眾 | 合:聚合;眾;許多人。比喻臨時雜湊的、毫無組織紀律的一群人。 |
雪兆豐年 | 謂冬天大雪是來年豐收的預兆。 |
安安靜靜 | 指沒有聲音,沒有吵鬧和喧嘩。 |
臨危受命 | 在危難之際接受任命。 |
鬼瞰其室 | 謂鬼神窺望顯達富貴人家,將禍害其滿盈之志。 |
可想而知 | 想:推想。可以通過推想而了解真相。 |
親上成親 | 謂原是親戚,又再結姻親。 |
永垂不朽 | 朽:磨滅。指光輝的事跡或偉大的精神永遠流傳下去;永遠不會磨滅。” |
黃雀銜環 | 黃雀銜著銀環以報答恩人。指報恩。 |
棋逢敵手,將遇良才 | 逢:遭遇,遇見。比喻交戰或競技的雙方本領相當,不相上下。 |
文治武功 | 政績和戰功。指治理國家和對外用兵都功績顯著。舊時多用為對帝王或重臣的贊譽之詞。 |
扭直作曲 | 比喻是非顛倒。 |
通今達古 | 同“通今博古”。 |
才高七步 | 形容才思敏捷。 |
打退堂鼓 | 退堂: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問事完畢。封建官吏在退堂前;差役要打退堂鼓;表示停止辦公或審理案件結束。現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時中途退出。也比喻遇到困難或問題時;向后退縮。 |
密鑼緊鼓 | 鑼聲緊,鼓點密。戲曲開臺前的一陣節奏急促的鑼鼓。比喻為配合某人的上臺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氣氛、聲勢。 |
顯親揚名 | 顯:使顯赫;揚:傳揚。使父母宗族顯耀;張揚自己的聲譽。指中舉、立功、做官的榮耀。 |
偶語棄市 | 偶語:相對私語;棄市:在鬧市執行死刑。指在暴政下,二人相對私語也會遭到殺身之禍。 |
風風雨雨 | 刮風下雨,比喻重重阻難或議論紛紛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