倒懸之苦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倒懸:象人被倒掛著一樣。比喻處境極端困難。同“倒懸之急”。
出處《元史 外夷傳》:“群生愁嘆,四民廢業,貧者棄子以偷生,富者鬻產而應役,倒懸之苦,日甚一日。”
例子清·吳璿《飛龍全傳》第一回:“戰爭不息,人民有倒懸之苦,將士多汗馬之勞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dào xuán zhī kǔ
注音ㄉㄠˋ ㄒㄨㄢˊ ㄓ ㄎㄨˇ
繁體倒懸之苦
感情倒懸之苦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賓語;比喻處境極端艱難。
近義詞倒懸之急、倒懸之患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落落大方(意思解釋)
- 盡信書不如無書(意思解釋)
- 冷若冰霜(意思解釋)
- 彬彬有禮(意思解釋)
- 掃地出門(意思解釋)
- 疑鄰盜斧(意思解釋)
- 匡亂反正(意思解釋)
- 防患于未然(意思解釋)
- 生龍活虎(意思解釋)
- 將功補過(意思解釋)
- 寧為雞口,毋為牛后(意思解釋)
- 篤近舉遠(意思解釋)
- 蝶粉蜂黃(意思解釋)
- 繁文縟節(意思解釋)
- 經緯天下(意思解釋)
- 以弱制強(意思解釋)
- 夷為平地(意思解釋)
- 吳頭楚尾(意思解釋)
- 拔苗助長(意思解釋)
- 聰明反被聰明誤(意思解釋)
- 離奇古怪(意思解釋)
- 眾口鑠金,積毀銷骨(意思解釋)
- 半新不舊(意思解釋)
- 三十六計,走為上計(意思解釋)
- 臉黃肌瘦(意思解釋)
- 材優干濟(意思解釋)
- 精兵強將(意思解釋)
- 頭上末下(意思解釋)
※ 倒懸之苦的意思解釋、倒懸之苦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倒背如流 | 能很流利地把書本、詩文或資料倒轉過來背。形容讀得滾瓜爛熟。 |
滿天星斗 | 星斗:星的總稱。布滿天空的星星。比喻事情多而雜亂。后形容文章華美。 |
名山大川 | 著名的高山和大河。 |
冰解的破 | 冰凍融解,箭靶射中。比喻問題解決,障礙消除。 |
吸血鬼 | 榨取他人血汗、劫取他人錢財、思想或者其他資源的人。 |
以小見大 | 從小的可以看出大的;指通過小事可以看出大節;或通過一小部分看出整體。 |
野心勃勃 | 野心:指攫取名利、地位、地盤等的欲望;勃勃:旺盛的樣子。形容野心很大。 |
患難與共 | 患難:危險艱苦的環境;與共:在一起。指在不利處境中共同承擔災難和困苦。 |
四書五經 | 四書:亦稱四子書,即《大學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;五經:《詩》、《書》、《禮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。指儒家經典。 |
柳暗花明又一村 | 原形容前村的美好春光,后借喻突然出現新的好形勢。 |
揚幡擂鼓 | 幡:垂直的長條旗子。舞動著幡,敲打著鼓。形容熱熱鬧鬧地大事張揚。 |
名重一時 | 一時期內名聲很大,受到廣泛重視。亦作“名震一時”、“名得當時”、“名噪一時”、“名傾一時”。 |
辭簡意足 | 簡:簡要;足:充實,完備。文詞簡要而內容充實。 |
言而無信 | 信:信用。說話不算數;沒有信用。原作“言而不信”。 |
鋪天蓋地 | 鋪:把東西散開;蓋:籠罩;遮蔽。遮住天;蓋住地。形容充滿了整個天地。來勢猛烈。也作“遮天蓋地”。 |
止于至善 | 達到最完善的境界。 |
因噎廢食 | 噎:食物堵塞在咽喉;廢:停止;食:吃。因吃東西卡過喉嚨;從此就停止吃東西。比喻偶然受了一次挫折;就停止不干。 |
不到黃河心不死 | 比喻不達目的不罷休。也比喻不到實在無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。 |
語不驚人 | 語:言語,也指文句。語句平淡,沒有令人震驚的地方。 |
夷為平地 | 夷:拉平,鏟平。鏟平使成一塊平地。 |
一鼻子灰 | 比喻碰壁或受斥責。《紅樓夢》五五回:“幸而平姐姐在這里,沒得臊一鼻子灰,趁早知會他們去。” |
罄竹難書 | 罄:盡;竹:指可供制成竹簡的竹子;書:寫。用盡竹子也難以寫完。后形容罪行多得寫不完。多形容罪惡累累。 |
半夜三更 | 三更:舊時一夜分為五更;半夜子時為三更;即夜十一點至凌晨一點。 |
將伯之呼 | 指求人幫助。 |
大腹便便 | 便便:肥胖的樣子。肚子又大又肥。形容人長得非常肥胖。多指腹內空虛而言。現也多用形容不勞而獲的人。 |
龍馭上賓 | 亦作“龍御上賓”。《史記·封禪書》:“黃帝采首山銅,鑄鼎于荊山下。鼎既成,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。黃帝上騎,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,龍乃上去。”后因用“龍馭上賓”為皇帝之死的諱飾語。意為乘龍升天,為天帝之賓。 |
香火姻緣 | 香和燈火都用于供佛,因此佛教稱彼此意志相投為“香火因緣”。《北史·陸法和傳》:“法和是求佛之人,尚不希釋梵天王坐處,豈規王位?但于空王佛所,與主上有香火因緣,且主上應有報至,故救援耳。” |
聰明才智 | 聰明:耳聰目明。泛指人有高超的智慧和才能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