待時而動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等待時機然后行動。
出處《周易 系辭下》:“君子藏器于身,待時而動,何不利之有?”
例子昭王深自韜晦,養兵恤民,待時而動。(明 馮夢龍《東周列國志》第九十五回)
基礎信息
拼音dài shí ér dòng
注音ㄉㄞˋ ㄕˊ ㄦˊ ㄉㄨㄥˋ
繁體待時而動
感情待時而動是中性詞。
用法偏正式;作謂語;指等待時機然后行動。
謎語預備
近義詞相機而行、待時而舉
反義詞輕舉妄動
英語bide one's time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奉命惟謹(意思解釋)
- 迷而不反(意思解釋)
- 五花大綁(意思解釋)
- 一視同仁(意思解釋)
- 一時一刻(意思解釋)
- 空穴來風(意思解釋)
- 逢人只說三分話(意思解釋)
- 叫化子(意思解釋)
- 目不轉睛(意思解釋)
- 流離顛沛(意思解釋)
- 一干二凈(意思解釋)
- 廢書而嘆(意思解釋)
- 穩操勝券(意思解釋)
- 善游者溺(意思解釋)
- 令人作嘔(意思解釋)
- 惡醉強酒(意思解釋)
- 共為唇齒(意思解釋)
- 打退堂鼓(意思解釋)
- 過門不入(意思解釋)
- 呼風喚雨(意思解釋)
- 刮目相看(意思解釋)
- 無聲無息(意思解釋)
- 光怪陸離(意思解釋)
- 天相吉人(意思解釋)
- 變態百出(意思解釋)
- 鉅學鴻生(意思解釋)
- 甘之如飴(意思解釋)
- 皮松肉緊(意思解釋)
※ 待時而動的意思解釋、待時而動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胡作非為 | 指毫無顧忌或不考慮后果地肆意行動。非為;干壞事。 |
普天同慶 | 普:普遍;天:天下;慶:慶賀。普天下共同慶祝。 |
先聲奪人 | 聲:聲勢;奪人:指動搖人心。先張揚自己的聲勢以壓倒對方。也比喻做事搶先一步。 |
遺形藏志 | 超脫形骸,舍棄心性,進入忘我的精神境界。 |
不分青紅皂白 | 比喻不分是非,不問情由。 |
如法炮制 | 本指依照一定的方法制作中藥。現指比喻照著現成的樣子做。 |
福無雙至,禍不單行 | 指幸運事不會連續到來,禍事卻會接踵而至。 |
離弦走板 | 比喻言行偏離公認的準則。 |
發號施令 | 發、施:發布;下達;號:號令、命令。發布命令;下達指示;進行指揮。 |
妻兒老小 | 指全家人。用在表示家族負擔。 |
鬼鬼祟祟 | 迷信的人指鬼怪;或指鬼怪害人。形容行為偷偷摸摸;不光明正大。 |
斷香零玉 | 比喻女子的尸骸。 |
奇貨可居 | 奇貨:珍奇的貨物;居:囤積。囤積珍奇的貨物;以備高價售出。比喻憑借技藝或某種事物以獲取功名財利及其它好處。 |
定國安邦 | 邦:國家。治理和保衛國家,使國家安定穩固。 |
聰明才智 | 聰明:耳聰目明。泛指人有高超的智慧和才能。 |
顧景慚形 | 看著身影,對自己的形體感到羞愧。謂自認不配享受某種榮譽、稱號等而感到慚愧。 |
取之不盡 | 拿不盡。形容極其豐富。 |
通時合變 | 同“通權達變”。 |
雞口牛后 | 寧愿做小而潔的雞嘴,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門。比喻寧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,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聽人支配。 |
叫苦不迭 | 不迭:不停止。形容連聲叫苦。 |
脫口而出 | 指話語未經思索;隨口而言。脫口:不加思索地開口說。 |
三十六計,走為上計 | 原本指無力與敵人對抗;最好是避開。后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;沒有別的好辦法;只能出走。 |
紛紅駭綠 | 紛:紛披;紅:指紅花;駭:散亂;綠:指綠葉。紛披散亂的紅花綠葉。形容花草樹木隨風擺動。 |
光怪陸離 | 光怪:奇異的光彩;陸離:色彩繁雜。形容奇形怪狀;五顏六色。也形容事物離奇多變。 |
轉彎磨角 | 見“轉彎抹角”。 |
面授機宜 | 面:當面;授:教;傳授;機宜:適應時機的對策、辦法。當面教給應采取的機密的對策或措施。 |
長他人志氣,滅自己威風 | 指一味助長別人的聲勢,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。 |
西學東漸 | 漸:流入。西方的各種學說向東方流傳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