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膽忠心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赤:赤誠、真誠;忠:忠誠。形容很忠誠;有時也指非常真誠的心。也作“忠心赤膽”。
出處清 錢采《說岳全傳》第30回:“赤膽忠心扶社稷。”
例子又有公子一個嬤嬤爹,這人姓華名忠,年紀(jì)五十歲光景,一生耿直,赤膽忠心。(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一回)
基礎(chǔ)信息
拼音chì dǎn zhōng xīn
注音ㄔˋ ㄉㄢˇ ㄓㄨㄥ ㄒ一ㄣ
繁體赤膽忠心
正音“忠”,不能讀作“zōng”。
感情赤膽忠心是褒義詞。
用法聯(lián)合式;作謂語、賓語、狀語;含褒義,指對集體的忠誠。
辨形“忠”,不能寫作“中”。
辨析赤膽忠心和“忠心耿耿”;都有“非常忠誠”的意思。但赤膽忠心有時也可指忠誠的心;“忠心耿耿”不能。而且赤膽忠心比“忠心耿耿”的語義重。
謎語岳飛的心膽
近義詞忠心耿耿、披肝瀝膽、耿耿此心
反義詞口是心非、陽奉陰違
英語exceedingly faithful
俄語беззавéтная прéданность
日語赤誠あふれる忠心(ちゅうしん),非常(ひじょう)に忠誠だ
德語für etwas in Treue sein Herz hingeben
法語loyauté(fidélité)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胸?zé)o大志(意思解釋)
- 懸而未決(意思解釋)
- 酒囊飯袋(意思解釋)
- 居重馭輕(意思解釋)
- 正身明法(意思解釋)
- 動蕩不定(意思解釋)
- 下臨無地(意思解釋)
- 指天誓日(意思解釋)
- 儉以養(yǎng)德(意思解釋)
- 經(jīng)緯天地(意思解釋)
- 分路揚(yáng)鑣(意思解釋)
- 囚首垢面(意思解釋)
- 討價還價(意思解釋)
- 龍爭虎斗(意思解釋)
- 黑天半夜(意思解釋)
- 打情賣笑(意思解釋)
- 皮笑肉不笑(意思解釋)
- 迭床架屋(意思解釋)
- 心上心下(意思解釋)
- 橫七豎八(意思解釋)
- 起死回生(意思解釋)
- 生知安行(意思解釋)
- 不在話下(意思解釋)
- 引領(lǐng)翹首(意思解釋)
- 山陰道上,應(yīng)接不暇(意思解釋)
- 撥亂濟(jì)危(意思解釋)
- 臉黃肌瘦(意思解釋)
- 末大必折(意思解釋)
※ 赤膽忠心的意思解釋、赤膽忠心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(wǎng)提供。
相關(guān)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祖功宗德 | 指祖有功而宗有德。古代王朝尊始祖或開國之君為祖。有開創(chuàng)之功,其后有德之君則尊為宗。 |
寧為雞口,無為牛后 | 比喻寧居小者之首,不為大者之后。 |
殘花敗柳 | 敗:衰敗。殘:凋殘。凋殘的柳樹,殘敗了的花。舊時用以比喻生活放蕩或被蹂躪遺棄的女子。 |
亭亭玉立 | 形容身材碩長秀美的女子或挺拔奇麗的花木。亭亭:高聳直立的樣子;玉立:比喻身材高而美麗。 |
吉星高照 | 吉星:指福、祿、壽三星;古人以為吉祥之星。吉祥之星高高照臨。借指能帶來吉祥的人或事物。 |
慘不忍睹 | 睹:看。情景凄慘;使人不忍看下去。 |
致遠(yuǎn)恐泥 | 致遠(yuǎn):到達(dá)遠(yuǎn)方,比喻委以重任;泥:阻滯拘泥,難行。恐怕妨礙實(shí)現(xiàn)遠(yuǎn)大目標(biāo)。比喻小技無補(bǔ)于大業(yè)。 |
令人神往 | 令:使得;神往:心里向往憧憬。某種景象使人很向往、羨慕。 |
心灰意冷 | 灰心失望,意志消沉。 |
大包大攬 | 把事情、任務(wù)等盡量兜攬過來。 |
年少無知 | 年紀(jì)小,不懂事。 |
平淡無奇 | 奇:特殊。平平淡淡;沒有什么顯著的、出色的地方。 |
慌里慌張 | 指焦急不安或精神慌亂。 |
喜新厭舊 | 厭:厭惡。喜歡新的;厭棄舊的。多指用情不專一。 |
汗牛充棟 | 棟:棟宇;房屋。指藏書太多;運(yùn)輸時可使牛出汗;存放時可堆至屋頂。形容書籍極多。 |
色中餓鬼 | 比喻極其貪色的人。 |
不治之癥 | 治不好的病、絕癥。也比喻無法挽救的禍患或無法改正的弊端、錯誤。 |
風(fēng)急浪高 | 形容風(fēng)浪很大。 |
惡醉強(qiáng)酒 | 強(qiáng):硬要。怕醉卻又猛喝酒。比喻明知故犯。 |
定國安邦 | 邦:國家。治理和保衛(wèi)國家,使國家安定穩(wěn)固。 |
扭直作曲 | 比喻是非顛倒。 |
屢試不爽 | 屢次試驗(yàn)都不錯。 |
半新不舊 | 半:二分之一。指不新不舊。 |
淺見薄識 | 淺見:膚淺的見解。形容見聞不廣,知識貧乏。 |
服氣吞露 | 服氣:導(dǎo)引之術(shù),即氣功。指修煉道術(shù)。 |
落荒而逃 | 離開大路;逃向荒野。形容戰(zhàn)敗后狼狽地逃走。也比喻處于尷尬窘迫境地時狼狽而去。 |
留戀不舍 | 依戀著不愿去。形容依依惜別的情貌。 |
角巾東路 | 《晉書·羊祜傳》:“嘗與從弟琇書曰:‘既定邊事,當(dāng)角巾東路,歸故里,為容棺之墟。’”意謂辭官退隱,登東歸之路。后用以為歸隱的典故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