稱功誦德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稱:稱道;功:功績;德:德行。頌揚功績和德行。
出處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27卷:“但凡下人,肚腸極是窄狹,得了須微之利,便極口稱功誦德,歡聲溢耳。”
例子清·荻岸山人《平山冷燕》第一回:“這表章無非是稱功誦德,沒甚大關系,便各各逞才,極其精工富麗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chēng gōng sòng dé
注音ㄔㄥ ㄍㄨㄥ ㄙㄨㄥˋ ㄉㄜˊ
繁體稱功誦惪
感情稱功誦德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謂語、賓語、定語;指贊揚人。
近義詞歌功頌德、稱功頌德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一軌同風(意思解釋)
- 火樹銀花(意思解釋)
- 皮之不存,毛將焉附(意思解釋)
- 掉以輕心(意思解釋)
- 春風風人(意思解釋)
- 皮開肉綻(意思解釋)
- 驚心動魄(意思解釋)
- 極重不反(意思解釋)
- 大失所望(意思解釋)
- 偃旗息鼓(意思解釋)
- 雨散風流(意思解釋)
- 青云直上(意思解釋)
- 罄竹難書(意思解釋)
- 本末倒置(意思解釋)
- 專心一志(意思解釋)
- 繪聲繪影(意思解釋)
- 不置可否(意思解釋)
- 眾建賢才(意思解釋)
- 龍爭虎斗(意思解釋)
- 熟能生巧(意思解釋)
- 文治武功(意思解釋)
- 事與愿違(意思解釋)
- 將功折罪(意思解釋)
- 共為唇齒(意思解釋)
- 有求必應(意思解釋)
- 橫七豎八(意思解釋)
- 善善惡惡(意思解釋)
- 任憑風浪起,穩坐釣魚臺(意思解釋)
※ 稱功誦德的意思解釋、稱功誦德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別財異居 | 指各蓄家產,另立門戶。 |
不可勝舉 | 無法一一列舉。形容數量、種類很多。 |
將在軍,君命有所不受 | 將:將領;受:接受。將領遠征在外可以相機作戰,不必事先請戰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戰。 |
杯蛇幻影 | 比喻疑神疑鬼,自相驚擾。同“杯弓蛇影”。 |
頤指氣使 | 頤:腮幫子;指:指揮;氣:神氣;使:指使。用腮幫子來指揮人;用神氣來支使人。 |
空穴來風 | 穴:洞、孔;來:招致。有了空隙就會招致風吹來。比喻流言乘機傳開來;或比喻消息或傳說不是完全沒有來由。 |
窮鄉僻壤 | 指荒遠偏僻的地方。 |
和風細雨 | 溫和的風和細小的雨。本指自然現象;現多指用和緩的態度和方式處理問題。 |
仰屋著書 | 仰:臉向上;著:寫。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。 |
同室操戈 | 自家人動刀槍。泛指內部相爭。操:拿;戈:古代的一種兵器。 |
大樹將軍 | 原指東漢馮異。后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將領。 |
學而不厭 | 學習總感到不滿足。形容好學。厭:滿足。 |
歸馬放牛 | 把作戰用的牛馬牧放。比喻戰爭結束,不再用兵。 |
儉以養德 | 節儉有助于養成質樸勤勞的德操。 |
鬼頭鬼腦 | 形容舉止詭秘;行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。 |
十惡不赦 | 十惡:舊刑律中規定的十種重罪。指罪惡極大;不可饒恕。 |
戰天斗地 | 戰、斗:泛指斗爭。形容征服和改造大自然的英雄氣慨。 |
經史百子 | 經:經學,經書,儒家經典著作。史:史學,史書。百子:諸子百家之學。舊指各個方面的很需要學問。 |
一條龍 | 比喻事物首尾相連,排成一條連續不斷的線。也比喻生產程序或工作環節上的相關聯的連續。 |
讀書種子 |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啟后的讀書人。 |
兵戎相見 | 兵戎:武器。以武力相見。指用戰爭解決問題。 |
依樣畫葫蘆 | 比喻單純地照樣子模仿;也作“依樣葫蘆”;“比著葫蘆畫瓢”、“照葫蘆畫瓢”。 |
以直報怨,以德報德 | 用公道來回報怨恨,用恩德來回報恩德。 |
雞口牛后 | 寧愿做小而潔的雞嘴,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門。比喻寧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,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聽人支配。 |
風風雨雨 | 刮風下雨,比喻重重阻難或議論紛紛。 |
可有可無 | 可以有也可以沒有。指無關緊要或不很重要。 |
在此存照 | 照:查考,察看。寫下字據保存進來,以作憑證 |
昏聵無能 | 昏:眼睛看不清楚;聵:耳朵聽不清楚。眼花耳聾,沒有能力。比喻頭腦糊涂,沒有能力,分不清是非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