乘桴浮海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桴:小筏子。乘小筏子浮游海外。比喻遠行。
出處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公冶長》:“道不行,乘桴浮于海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chéng fú fú hǎi
注音ㄔㄥˊ ㄈㄨˊ ㄈㄨˊ ㄏㄞˇ
繁體乗桴浮海
感情乘桴浮海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謂語、定語;指遠行。
謎語遠航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草木知威(意思解釋)
- 節用裕民(意思解釋)
- 失魂喪膽(意思解釋)
- 日日夜夜(意思解釋)
- 翻箱倒柜(意思解釋)
- 誅求無度(意思解釋)
- 餓虎吞羊(意思解釋)
- 貧賤不能移(意思解釋)
- 半路出家(意思解釋)
- 不攻自破(意思解釋)
- 海底撈月(意思解釋)
- 儉以養德(意思解釋)
- 常年累月(意思解釋)
- 互通有無(意思解釋)
- 勝友如云(意思解釋)
- 扭直作曲(意思解釋)
- 白首之心(意思解釋)
- 風情月意(意思解釋)
- 粉墨登場(意思解釋)
- 依樣畫葫蘆(意思解釋)
- 斗南一人(意思解釋)
- 卑鄙齷齪(意思解釋)
- 切樹倒根(意思解釋)
- 笑貌聲音(意思解釋)
- 意料之外(意思解釋)
- 祝哽祝噎(意思解釋)
- 唯利是圖(意思解釋)
- 如火如荼(意思解釋)
※ 乘桴浮海的意思解釋、乘桴浮海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遏惡揚善 | 遏:阻止;揚:宣揚。禁絕壞事,宣揚提倡好事。 |
物阜民安 | 阜:豐富。物產豐富,人民安樂。 |
所作所為 | 指做的一切事情或全部行為。多指一些不好的行為。 |
知無不言,言無不聽 | 說的人,凡是知道的無不說出,聽的人,沒有一句話不接受。 |
學以致用 | 為了實際應用而學習。致:使達到;用:實際應用。 |
疑鄰盜斧 | 疑:懷疑;斧:斧頭。懷疑鄰居偷他的斧頭。指不注重事實根據,對人對事胡亂猜疑。 |
歇斯底里 | 情緒異常激動,舉止失常。 |
存而不議 | 存:保留;議:討論。指把問題保留下來,暫不討論。 |
處實效功 | 處:辦理。效:效驗,效果。功:功績,成效。處理事情從實際出發,講究功效。 |
不分青紅皂白 | 比喻不分是非,不問情由。 |
叫化子 | 乞丐。 |
倒懸之危 | 倒懸:象人被倒掛著一樣。比喻處境極端困難。 |
遁入空門 | 遁:逃遁;空門:指佛教,因佛教認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。指出家。避開塵世而入佛門。 |
詐奸不及 | 猶言十分奸詐。 |
生拉硬扯 | 形容說話或寫文章牽強附會。也形容用力拉扯,勉強別人聽從自己。 |
遺世絕俗 | 遺世:遺棄世間之事。脫離社會獨立生活,不跟任何人往來。 |
風聲鶴唳 | 唳:鶴鳴聲。風吹的響聲和仙鶴的叫聲。形容驚慌失措;或自相驚擾。 |
粉墨登場 | 粉墨:搽臉和畫眉的化妝品。指化裝后登臺演戲。比喻喬裝打扮一番;登上政治舞臺。也比喻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角色;像演戲一樣活動。 |
超然物外 | 超然:脫離;不介入;物:客觀世界。超脫于世俗生活之外;意指對現實的一切都不感興趣。也比喻置身事外。 |
人面狗心 | ①《晉書·苻朗載記》:“朗曰:‘吏部為誰,非人面而狗心,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?’王忱丑而才慧,國寶美貌而才劣于弟,故朗云然。”后因以“人面狗心”比喻容貌美好而才學低下的人。②猶言人面獸心。 |
迫不得已 | 迫:逼迫;已:停止;結束。逼得毫無辦法;不得不如此。 |
取之不盡 | 拿不盡。形容極其豐富。 |
通時合變 | 同“通權達變”。 |
超然絕俗 | 高超得完全不同凡俗。謂遠過于尋常之輩。漢·班固《為第五倫薦謝夷吾疏》:“方之古賢,實有倫序,采之于今,超然絕俗,誠社稷之蓍龜,大漢之棟甍。”宋·陸游《與姜特立書》:“《繭庵記》及《初營》、《落成》二詩,大老手筆,超然絕俗。” |
心服口服 | 心里和嘴上都信服。形容真心服氣或認輸。 |
今古奇觀 | 奇觀:奇異的景象。指古今奇怪而少見的事。 |
唯利是圖 | 只要有利就去追求。惟:只有;惟獨;圖:貪圖;追求。 |
豐功偉績 | 豐:多;偉:大;顯赫。偉大的功勛和成就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