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識泰山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不認識泰山。比喻見聞太窄,認不出地位高或本領大的人。
出處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二回:“師父如此高強,必是個教頭。小兒有眼不識泰山?!?/p>
例子請原諒我有眼不識泰山
基礎信息
拼音bù shí tài shān
注音ㄅㄨˋ ㄕˊ ㄊㄞˋ ㄕㄢ
繁體不識泰山
感情不識泰山是貶義詞。
用法作謂語、賓語、定語;用于處世。
謎語錯叫丈人
近義詞有眼無珠
日語眼力(がんりょく)がない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攀龍附鳳(意思解釋)
- 憂喜交集(意思解釋)
- 山雨欲來風滿樓(意思解釋)
- 自強不息(意思解釋)
- 漏洞百出(意思解釋)
- 朝令夕改(意思解釋)
- 指天誓日(意思解釋)
- 飛檐走壁(意思解釋)
- 倦鳥知還(意思解釋)
- 度己失期(意思解釋)
- 斷香零玉(意思解釋)
- 黃耳傳書(意思解釋)
- 各盡所能,按勞分配(意思解釋)
- 龍爭虎斗(意思解釋)
- 羽旄之美(意思解釋)
- 大腹便便(意思解釋)
- 馬牛其風(意思解釋)
- 之子于歸(意思解釋)
- 迫不得已(意思解釋)
- 飛蛾撲火(意思解釋)
- 駕輕就熟(意思解釋)
- 唯利是圖(意思解釋)
- 可有可無(意思解釋)
- 色厲內荏(意思解釋)
- 騰聲飛實(意思解釋)
- 牛頭不對馬嘴(意思解釋)
- 高步通衢(意思解釋)
- 英雄所見略同(意思解釋)
※ 不識泰山的意思解釋、不識泰山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用心竭力 | 用盡心計和力量。 |
轍鮒之急 | 轍鮒:陷在干涸車轍中的鯽魚。比喻因厄迫身。 |
取長補短 | 吸取別人的長處;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。 |
弦外之響 | 比喻言外之意。 |
滿山遍野 | 布滿山嶺田野。形容數量多或范圍廣。 |
臭名遠揚 | 名:名聲;臭名:壞名聲;揚:傳播。壞名聲傳得很遠。也作“丑聲遠播”。 |
如法炮制 | 本指依照一定的方法制作中藥?,F指比喻照著現成的樣子做。 |
風流才子 | 風度瀟灑,才學出眾的人。 |
鼻青臉腫 | 鼻子發青,臉都腫起來,形容被打得很慘。 |
大樹將軍 | 原指東漢馮異。后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將領。 |
之死靡二 | 同“之死靡它”。 |
指天誓日 | 指著蒼天;對著太陽發誓。表示態度堅定或忠誠。 |
春冰虎尾 | 踩著老虎尾巴,走在春天將解凍的冰上。比喻處境非常危險。 |
黃耳傳書 | 黃耳:犬名;書:書信。黃犬為主人往返傳書。后比喻傳遞家信。 |
目無全牛 | 比喻技藝熟練到了得心應手的境界。 |
天下第一 | 形容沒有人能比得上。 |
心上心下 | 形容心神不安。 |
無稽之談 | 稽:音機;查考;談:話語;傳言。沒有根據的說法。 |
足衣足食 | 衣食豐足。指生活富裕。 |
以直報怨,以德報德 | 用公道來回報怨恨,用恩德來回報恩德。 |
金口木舌 | 以木為舌的銅鈴,即木鐸,古代施行政教傳布命令時所用。指宣揚教化的人。 |
雙柑斗酒 | 比喻春天游玩勝景。 |
耳聰目明 | 聰:聽覺靈敏。形容聽覺和視覺非常機敏明利。 |
可有可無 | 可以有也可以沒有。指無關緊要或不很重要。 |
魂飛天外 | 靈魂脫離軀體飛到天空之外。形容驚恐到極點。 |
面如土色 | 土色:灰黃色。臉色像泥土的顏色一樣。形容非??謶值臉幼?。 |
豁然開朗 | 豁然:開闊敞亮的樣子;開朗:地方開闊;光線充足、明亮。指一下子出現了開闊明亮的境界。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種道理;心情十分舒暢。 |
一棍子打死 | 比喻認為沒有絲毫可取之處而全盤否定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