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仁不義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仁:仁愛;義:道義。不講仁德,不講道義。形容品性卑劣、刻薄殘忍。
出處宋 朱熹《朱子語類 大學(xué)三》:“害人與穿窬,因為不仁不義。”
例子窺若輩之倒行逆施,是直欲陷吾元首于不仁不義之中。蔡東藩、許廑父《民國通俗演義》第四十五回
基礎(chǔ)信息
拼音bù rén bù yì
注音ㄅㄨˋ ㄖㄣˊ ㄅㄨˋ 一ˋ
繁體不仁不義
感情不仁不義是貶義詞。
用法作謂語、賓語、定語;指不講仁德。
近義詞無情無義
反義詞仁至義盡
英語be heartless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李代桃僵(意思解釋)
- 用心竭力(意思解釋)
- 不折不扣(意思解釋)
- 囊螢映雪(意思解釋)
- 前瞻后顧(意思解釋)
- 棟梁之材(意思解釋)
- 今來古往(意思解釋)
- 到此為止(意思解釋)
- 閉關(guān)自守(意思解釋)
- 懸石程書(意思解釋)
- 淡泊以明志,寧靜以致遠(意思解釋)
- 縱橫天下(意思解釋)
- 東施效顰(意思解釋)
- 盡誠竭節(jié)(意思解釋)
- 心小志大(意思解釋)
- 落落寡合(意思解釋)
- 驕傲自滿(意思解釋)
- 薪盡火滅(意思解釋)
- 淺見薄識(意思解釋)
- 河山之德(意思解釋)
- 改惡向善(意思解釋)
- 望塵靡及(意思解釋)
- 亡魂失魄(意思解釋)
- 致知格物(意思解釋)
- 拆東墻補西墻(意思解釋)
- 牛頭不對馬嘴(意思解釋)
- 始終一貫(意思解釋)
- 為所欲為(意思解釋)
※ 不仁不義的意思解釋、不仁不義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(wǎng)提供。
相關(guān)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爐火純青 | 純:純粹;青:藍色的;純青:爐火的溫度達到最高點。相傳道家煉丹;到爐子里的火焰從紅色轉(zhuǎn)成純青色的時候;就算成功了。比喻功夫造詣已達到了精湛、純熟、完美的地步。 |
一本正經(jīng) | 正經(jīng):莊重;正派。形容態(tài)度規(guī)矩而莊重。 |
冷若冰霜 | 若:好像。冷得像冰霜一樣。比喻對人對事十分冷淡;沒有一絲熱情。有時也指面目或態(tài)度嚴(yán)厲;使人無法靠近。 |
日日夜夜 | 每天每夜。形容延續(xù)的時間長。 |
壓歲錢 | 過陰歷年時長輩給小孩兒的錢。 |
八荒之外 | 八面荒遠的地方以外。形容極其曠遠。 |
流離轉(zhuǎn)徙 | 輾轉(zhuǎn)遷移,無處安身。 |
拉大旗作虎皮 | 比喻打著革命的旗號來嚇唬人、蒙騙人。 |
極重不反 | 同“極重難返”。 |
半路出家 | 半路:路途走到一半;指成年以后;出家:離家去當(dāng)和尚、尼姑。不是從小而是年歲大點才去當(dāng)和尚、尼姑或道士的。泛指半路上才學(xué)著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。 |
空口無憑 | 憑:憑證。只是嘴說;沒有憑證。指不足為據(jù)。 |
懸崖勒馬 | 在高高的山崖邊上勒住馬。比喻到了危險的邊緣及時清醒回頭。勒:收住韁繩。 |
大失所望 | 原來的希望完全落空。形容非常失望。 |
度己失期 | 估計己經(jīng)誤了期限。 |
今是昨非 | 現(xiàn)在是對的;過去錯了。 |
不治之癥 | 治不好的病、絕癥。也比喻無法挽救的禍患或無法改正的弊端、錯誤。 |
鉆木取火 | 硬木棒對著木頭摩擦或鉆進去,靠摩擦取火。 |
打情賣笑 | 打情罵俏,指男女調(diào)情。 |
安閑自得 | 自得:自己感到舒適。安靜清閑,感到非常舒適。 |
安身立命 | 安身:有容身之所;立命:精神上安定。指生活有著落;精神有所寄托。 |
任憑風(fēng)浪起,穩(wěn)坐釣魚臺 | 比喻隨便遇到什么險惡的情況,都信心十足,毫不動搖。同“任憑風(fēng)浪起,穩(wěn)坐釣魚船”。 |
膽大心小 | 形容辦事果斷,考慮周密。 |
金口木舌 | 以木為舌的銅鈴,即木鐸,古代施行政教傳布命令時所用。指宣揚教化的人。 |
戰(zhàn)不旋踵 | 旋:轉(zhuǎn)。踵:腳后跟。打仗時不向后轉(zhuǎn)。形容勇猛向前。 |
似曾相識 | 好象曾經(jīng)見過。形容見過的事物再度出現(xiàn)。 |
撥亂濟危 | 平定亂世,救濟危難。亦作“撥亂濟時”。 |
暴露無遺 | 暴露:顯露;顯現(xiàn);遺:遺漏。全部、徹底地暴露了出來;沒有絲毫遺漏。 |
蕩然無余 | 蕩:洗滌;蕩然:干凈的樣子。全都毀壞,消失盡凈。形容原有的東西完全失去或毀壞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