邦以民為本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種反映,認為萬民百姓是國家的根本。治國應以安民、得民作為根本。
出處《尚書 五子之歌》:“民惟邦本,本固邦寧。
例子邦以民為本,魚饑費香餌。(唐 杜甫《送顧八分文學適洪吉州》)
基礎信息
拼音bāng yǐ mín wéi běn
注音ㄅㄤ 一ˇ ㄇ一ㄣˊ ㄨㄟˊ ㄅㄣˇ
繁體邦以民為本
感情邦以民為本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賓語、定語;用于勸誡。
近義詞民惟邦本
英語The people are the basis of the state.(The people are the foundation of a country.)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月明如水(意思解釋)
- 秋高氣和(意思解釋)
- 俯拾即是(意思解釋)
- 全科人兒(意思解釋)
- 發綜指示(意思解釋)
- 惡衣惡食(意思解釋)
- 又紅又專(意思解釋)
- 萬無一失(意思解釋)
- 止于至善(意思解釋)
- 不翼而飛(意思解釋)
- 火燭銀花(意思解釋)
- 隳肝瀝膽(意思解釋)
- 分路揚鑣(意思解釋)
- 塵外孤標(意思解釋)
- 女扮男裝(意思解釋)
- 鉆木取火(意思解釋)
- 道山學海(意思解釋)
- 便還就孤(意思解釋)
- 分工合作(意思解釋)
- 珠還合浦(意思解釋)
- 似是而非(意思解釋)
- 善善惡惡(意思解釋)
- 從天而降(意思解釋)
- 了如指掌(意思解釋)
- 飛蛾撲火(意思解釋)
- 離本趣末(意思解釋)
- 眾所瞻望(意思解釋)
- 黃鐘毀棄(意思解釋)
※ 邦以民為本的意思解釋、邦以民為本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李代桃僵 | 僵:枯死。李樹代替桃樹而死。原比喻兄弟互相愛護互相幫助。后轉用來比喻互相頂替或代人受過。 |
身無分文 | 形容非常貧窮。 |
萬眾一心 | 千萬人一條心。形容齊心協力團結一致。 |
隔靴搔癢 | 隔著靴子撓癢癢。原為禪宗用語;比喻領會佛理不夠透徹;未能悟境觸機。后比喻說話寫文章沒有抓住主題;不中肯;不貼切;或做事沒有抓住關鍵;不解決問題。 |
眾喣山動 | 眾人吹氣,可以移山。比喻人多力量大。同“眾喣漂山”。 |
奇才異能 | 奇:少見的;異:特別的。指特殊的才智和能力。 |
喟然長嘆 | 喟然:嘆氣的樣子。因感慨而深深地嘆氣。 |
福無雙至,禍不單行 | 指幸運事不會連續到來,禍事卻會接踵而至。 |
永垂不朽 | 朽:磨滅。指光輝的事跡或偉大的精神永遠流傳下去;永遠不會磨滅?!?/td> |
海底撈月 | 也作“水中撈月”、“海中撈月”。撈:撈取。從海中撈月亮。形容做事白費力氣;根本達不到目的。 |
民不畏死 | 畏:懼怕。人民不怕死。形容不怕死的氣慨。 |
青云直上 | 青云:指青天。直線上升;向高空飛騰直上。比喻人的地位直線上升。 |
妻兒老小 | 指全家人。用在表示家族負擔。 |
黃雀銜環 | 黃雀銜著銀環以報答恩人。指報恩。 |
粗制濫造 | 粗:粗糙;濫:過多而不加以節制。原指產品制作粗糙;只求數量;不顧質量。現也泛指工作草率;不講求質量。 |
令人作嘔 | 嘔:想吐;惡心。形容使人厭惡。 |
羊質虎皮 | 質:本性。羊雖然披上虎皮,還是見到草就喜歡,碰到豺狼就怕得發抖,它的本性沒有變。比喻外表裝作強大而實際上很膽小。 |
離奇古怪 | 十分奇特少見 |
手不釋書 | 猶手不釋卷。 |
韓信將兵,多多益善 | 將:統率,指揮。比喻越多越好。 |
清風勁節 | 喻人品純潔,節操堅貞。 |
愛毛反裘 | 古時穿皮毛衣服,毛的一面向外。比喻不重視根本,輕重倒置。 |
匪夷所思 | 匪;即“非”;不是;夷:通“彝”;法度、常規;引申為尋常的;一般的。不是根據常理所想象出來的。形容人的思想、言談、技藝、事情等離奇;超出尋常。 |
草滿囹圄 | 監獄里長滿了草。比喻政治清明,犯罪的人極少。 |
風風雨雨 | 刮風下雨,比喻重重阻難或議論紛紛。 |
華不再揚 | 已開過的花,在一年里不會再開。比喻時間過去了不再回來。 |
餓殍滿道 | 殍:餓死的人。滿路都是因饑餓而死的人的尸體。形容饑荒災禍嚴重,人民大量死于饑寒的慘狀。 |
牛衣對泣 | 睡在牛衣里,相對哭泣。形容夫妻共同過著窮困的生活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