召之即來,揮之即去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召:召喚。揮:擺手。手一召就來,手一擺就去。形容非常聽從指揮。
出處老舍《老舍自傳》第六章第五節:“無關緊要的人物一律招之即來,揮之即去,毫不客氣。”
例子我們保證召之即來,揮之即去,絕對服從指揮。
基礎信息
拼音zhào zhī jí lái,huī zhī jí qù
注音ㄓㄠˋ ㄓ ㄐ一ˊ ㄌㄞˊ,ㄏㄨㄟ ㄓ ㄐ一ˊ ㄑㄨˋ
繁體召之即來,揮之即去
感情召之即來,揮之即去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賓語、定語;用于書面語。
近義詞招之即來,揮之即去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妖不勝德(意思解釋)
- 勞燕分飛(意思解釋)
- 滿滿當當(意思解釋)
- 空空蕩蕩(意思解釋)
- 冷若冰霜(意思解釋)
- 所作所為(意思解釋)
- 明知故問(意思解釋)
- 膽如斗大(意思解釋)
- 疙里疙瘩(意思解釋)
- 材輕德薄(意思解釋)
- 春風風人(意思解釋)
- 目不轉睛(意思解釋)
- 大樹將軍(意思解釋)
- 刀光劍影(意思解釋)
- 白發蒼蒼(意思解釋)
- 文山會海(意思解釋)
- 半夜三更(意思解釋)
- 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(意思解釋)
- 白首之心(意思解釋)
- 東施效顰(意思解釋)
- 離奇古怪(意思解釋)
- 牛驥同槽(意思解釋)
- 牽腸掛肚(意思解釋)
- 樂以忘憂(意思解釋)
- 如出一轍(意思解釋)
- 前赴后繼(意思解釋)
- 阿時趨俗(意思解釋)
- 牛頭不對馬嘴(意思解釋)
※ 召之即來,揮之即去的意思解釋、召之即來,揮之即去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初出茅廬 | 茅廬:草屋。原意指諸葛亮感念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;接受邀請;就任軍師;首戰用計火燒博望坡;大敗曹兵;立下了戰功。后比喻剛進入社會或工作崗位;缺乏經驗。 |
苦中作樂 | 在困苦中勉強自尋歡樂。 |
經邦論道 | 指治理國家,談論治國之道。比喻位居高層 |
挺身而出 | 形容遇到危難時;勇敢地站出來;擔當其任。挺:挺起身來;勇敢剛毅的樣子。 |
橫眉冷對千夫指 | 比喻以憤恨和輕蔑的態度對待敵人的攻擊。 |
體恤入微 | 同“體貼入微”。 |
縱橫開合 | 指操縱自如。同“縱橫開闔”。 |
兵無常勢 | 兵:戰爭;常:常規、不變;勢:形勢。指用兵作戰沒有一成不變的方式。指根據敵情采取靈活對策。 |
皮開肉綻 | 綻:裂開。皮肉都裂開。形容被毆打得傷勢極重。 |
舉賢任能 | 舉:推薦,選拔。舉薦賢者,任用能人。 |
推三阻四 | 找各種借口推托、阻撓。 |
空口無憑 | 憑:憑證。只是嘴說;沒有憑證。指不足為據。 |
廢書而嘆 | 因有所感而停止讀書。 |
止于至善 | 達到最完善的境界。 |
進道若退 | 謂前進之道反若后退。 |
滿招損,謙受益 | 自滿會招致損失,謙虛可以得到益處。 |
禍國誤民 | 禍:禍害;誤:誤導,耽誤。指危害國家,誤導人民。 |
融會貫通 | 融會:融合領會;貫通:透徹理解。指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合貫穿在一起;從而取得對事理全面透徹的理解。 |
令人作嘔 | 嘔:想吐;惡心。形容使人厭惡。 |
口墜天花 | 據《大乘本生心地觀經·序品》載,佛祖說法,感動天神,“六欲諸天及天子眾,以天福力雨種種華:優缽羅華,波頭摩華……于虛空中繽紛亂墜”,“天華亂墜滿虛空,眾香普熏于大會”。后遂以“口墜天花”喻指以夸誕之詞動人聽聞或以甘言騙人。華,同“花”。 |
恐后爭先 | 指害怕落后,追求上進。 |
愛則加諸膝,惡則墜諸淵 | 加諸膝:放在膝蓋上;墜諸淵:推進深淵。指不講原則,感情用事,對別人的愛憎態度,全憑自己的好惡來決定。 |
龍馭上賓 | 亦作“龍御上賓”。《史記·封禪書》:“黃帝采首山銅,鑄鼎于荊山下。鼎既成,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。黃帝上騎,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,龍乃上去。”后因用“龍馭上賓”為皇帝之死的諱飾語。意為乘龍升天,為天帝之賓。 |
斷織勸學 | 原指東漢時樂羊子妻借切斷織機上的線,來諷喻丈夫不可中途廢學。后比喻勸勉學習。 |
叫苦連天 | 一聲接一聲地訴苦。 |
家破人亡 | 家園被毀;親人死亡。形容家庭慘遭不幸。 |
聰明才智 | 聰明:耳聰目明。泛指人有高超的智慧和才能。 |
忙不擇價 | 匆忙中售貨要不了好價錢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