拔諸水火,登于衽席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拔:拉出;諸:同“之于”;登:加上;衽席:床席。把人從水火中拉出來放到床上。比喻解救危難中的人們。
出處明·宋濂《閱江樓記》:“此朕拔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。”
基礎(chǔ)信息
拼音bá zhū shuǐ huǒ,dēng yú rèn xí
注音ㄅㄚˊ ㄓㄨ ㄕㄨㄟˇ ㄏㄨㄛˇ,ㄉㄥ ㄩˊ ㄖㄣˋ ㄒ一ˊ
繁體拔諸水火,登於衽席
感情拔諸水火,登于衽席是褒義詞。
用法作賓語、定語;指為別人解困。
近義詞出于水火,登之衽席
反義詞禍國殃民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死灰復燃(意思解釋)
- 為民請命(意思解釋)
- 夸大其詞(意思解釋)
- 齊頭并進(意思解釋)
- 青山綠水(意思解釋)
- 犀牛望月(意思解釋)
- 想望豐采(意思解釋)
- 膽寒發(fā)豎(意思解釋)
- 兵無常勢(意思解釋)
- 萬無一失(意思解釋)
- 取而代之(意思解釋)
- 撈一把(意思解釋)
- 行不顧言(意思解釋)
- 室徒四壁(意思解釋)
- 骨肉之親(意思解釋)
- 赴湯蹈火(意思解釋)
- 三三兩兩(意思解釋)
- 無關(guān)緊要(意思解釋)
- 心煩意亂(意思解釋)
- 地大物博(意思解釋)
- 氣味相投(意思解釋)
- 苦口婆心(意思解釋)
- 敗德辱行(意思解釋)
- 鞭辟入里(意思解釋)
- 無計可施(意思解釋)
- 惹是生非(意思解釋)
- 土生土長(意思解釋)
- 珠聯(lián)璧合(意思解釋)
※ 拔諸水火,登于衽席的意思解釋、拔諸水火,登于衽席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(wǎng)提供。
相關(guān)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麻痹大意 | 麻痹:一種病態(tài);身體某部分肢體失去知覺。比喻對事物現(xiàn)象不經(jīng)心;失去警覺;粗心大意。 |
直言賈禍 | 直:坦率、直爽;賈:買,引伸為招致。指說話坦率的人會惹禍。 |
俯拾即是 | 俯:低頭;彎腰;即:就。一彎腰就可撿得;到處都是。形容為數(shù)很多;極容易得到。 |
難以置信 | 不容易相信。 |
膽寒發(fā)豎 | 形容恐怖之極。 |
皮開肉綻 | 綻:裂開。皮肉都裂開。形容被毆打得傷勢極重。 |
目不忍見 | 形容景象極其悲慘。同“目不忍視”。 |
溢于言表 | 超出言語以外。指某種思想感情雖未說明卻能使人體會出來。 |
汗牛充棟 | 棟:棟宇;房屋。指藏書太多;運輸時可使牛出汗;存放時可堆至屋頂。形容書籍極多。 |
神采奕奕 | 形容精神飽滿;容光煥發(fā)。神采:人面部的神氣和光彩。奕奕:精神煥發(fā)的樣子。 |
穩(wěn)操勝券 | 穩(wěn):穩(wěn)當?shù)兀徊伲耗弥徽莆铡7€(wěn)穩(wěn)地拿著勝利的憑證。比喻有勝利的把握。 |
歸馬放牛 | 把作戰(zhàn)用的牛馬牧放。比喻戰(zhàn)爭結(jié)束,不再用兵。 |
表里如一 | 表:外表;里:內(nèi)心。外表和內(nèi)心一個樣。外表與內(nèi)部一致。形容人的言論、行動和思想完全一致。 |
千絲萬縷 | 縷:線。千根絲;萬條線。形容兩者之間密切而復雜的聯(lián)系。 |
風急浪高 | 形容風浪很大。 |
死對頭 | 指難以和解的仇敵。 |
心曠神怡 | 心境開闊;精神愉快。曠:空闊;怡:愉快。 |
畫地為牢,議不入 | 議:議論。在地上畫個圓圈當作牢獄,人們議論著不敢進入。形容獄吏的兇殘暴虐。 |
令人作嘔 | 嘔:想吐;惡心。形容使人厭惡。 |
各行各業(yè) | 泛指所有的人所從事的各種行業(yè)。 |
縱橫天下 | 在天下任意往來,沒有阻擋。 |
安閑自得 | 自得:自己感到舒適。安靜清閑,感到非常舒適。 |
千家萬戶 | 眾多人家。 |
奮起直追 | 奮:鳥類展翅起飛。形容在已經(jīng)落后的情況下;振作起來;一股勁地趕上去。 |
落落寡合 | 落落:孤獨的樣子;不合群。寡:少;合:合群。孤孤單單;很難合群。 |
山陰道上,應(yīng)接不暇 | 山陰道:在會稽城西南郊外,那里風景優(yōu)美。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,看不勝看。后用下句比喻來往的人多,應(yīng)接不過來。 |
寥寥無幾 | 寥:稀少;很少;無幾:沒有幾個。形容非常稀少;沒有幾個。 |
豁然開朗 | 豁然:開闊敞亮的樣子;開朗:地方開闊;光線充足、明亮。指一下子出現(xiàn)了開闊明亮的境界。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種道理;心情十分舒暢。 |